从实验室到田野的"香味革命"
近年来,香稻基因育种领域迎来突破性进展。科学家通过基因编辑技术精准定位调控香味的核心基因Badh2,成功破解了千年稻香的分子密码。中国科学院团队利用CRISPR/Cas9技术定向敲除该基因,使普通粳稻的2-乙酰-1-吡咯啉含量提升3倍,香味强度达到泰国茉莉香米标准。
现代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实现了多性状协同改良。中国农科院最新培育的"中香优1号"不仅保留浓郁香味,更将抗稻瘟病基因Pi2与高产基因GS3聚合,亩产突破600公斤,较传统香稻品种提升40%。国际水稻研究所开发的SNP分子标记体系,使育种周期从传统8-10年缩短至3-4年。
随着第三代基因测序技术的应用,科研人员已绘制完成21个香稻核心种质全基因组图谱,发现调控籽粒香型差异的OsGRF4等新基因。这些突破标志着香稻育种正从经验筛选跨入分子设计时代,为培育适应气候变化的新一代"超级香稻"奠定基础。